在洛江区河市镇北片区,一条公路将白洋、山边、新告、厝斗等村庄串联成线,白洋甘蔗、山边芋头、新告香蕉、厝斗油茶等农产品呈现“一村一品”特色格局。为守护辖区特色“果蔬经济”发展,洛江公安分局河市派出所落实“主防”职责,开启“田园警务”模式,结合辖区产业特色,在果蔬丰收关键期,将“田园警务”直通田间地头,扎实开展巡逻防控、普法宣传、矛盾化解、服务群众等工作,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立体巡+主动防” 撑起丰收“平安伞”
丰收的田园里一派热闹繁忙景象,一抹抹“警察蓝”穿梭其间,勾勒出一幅平安乡村画卷。“以前一到秋收,我们一家就得轮流值守,生怕甘蔗被偷、被胡乱砍伐,现在经常看到警察在巡逻,我们安心多了。”民警辅警巡逻到白洋村的甘蔗林,刘大叔竖起拇指称赞道。
根据辖区实际情况,河市派出所重点在“防”上下功夫,结合前期搭建的“e呼百应”平台,进一步统筹派出所民警辅警、网格员、村干部、村民志愿者,组成“护农”义警队伍。结合辖区社会治安特点和涉农警情分布,河市派出所科学调整勤务安排,积极构建“点、线、面”立体化融合巡防网络,采取昼夜有别、“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护农”义警队伍开展巡逻防控工作,进一步提高巡逻频次和密度,用闪烁的警灯点亮乡村“平安灯”。有了“护农”义警队伍的守护,今年辖区农作物盗窃警情同比下降80%。
“有警出警,没警巡逻。义警队伍中,有网格员、村干部、村民,可以充分发挥人熟、脸熟的优势,又有派出所巡防力量,能够无缝对接开展巡防工作,全面提升打防效能。”河市派出所副所长林瑞勇笑着说:“村民们忙活了大半年,得帮他们守好劳动果实!”
“流动查+集中宣” 精耕宣防“责任田”
“快下来,三轮车后面不能载人,更不能超载!”近日,在河市镇新告村,林大伯将刚割下的香蕉装到三轮车上,几个帮忙的村民也顺势爬上了车。看到这一状况,民警连忙上前提醒劝阻,并向他们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呼吁村民要抵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河市派出所还联合交警,针对占道经营、违规停车等问题开展严查整治,守护村民出行平安路。
“大姐,今年的油茶收成如何呀?”“不要轻信高价收购茶籽油,小心上当受骗。”来到厝斗村,民警与茶叶种植户一起唠家常、话安全,了解茶农的关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并清单化记录大家对公安服务举措的诉求意见,做到精准服务不缺位。
农忙之际,既要守好村民“粮袋子”,也要守牢村民的“钱袋子”。为此,河市派出所组织民警辅警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助农服务,并向乡亲们进行反诈防骗宣传。过程中,民警辅警结合真实案例向农户讲解涉农诈骗典型案件,普及涉农安全生产常识,同时大力开展防火防盗、交通安全等法治宣传,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守法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前置排+联动调” 田间地头新风景
秋收期间是涉农矛盾纠纷易发高发时段,河市派出所坚持源头管理,畅通与村、乡(镇)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渠道,广泛凝聚网格员、村干部、乡贤等多方力量,着力扩展信息收集渠道,深入排查矛盾隐患。
10月30日,民警在走访时,村民郑大爷着急地拉着他求助,称自己种的槟榔芋被同村的小刘挖了,其找小刘理论协商时发生口角纠纷,请求民警帮忙调解。原来,因田界不清,又都种植槟榔芋,当事人小刘误挖了郑大爷的芋头,郑大爷发现后就赔偿问题与小刘发生争执。了解情况后,民警与村干部实地查看、细致丈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经过民警的一番调解后,两人终于协商好价格,握手言和。
本着“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原则,河市派出所从法、情、理多元调处,及时将各类涉农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并做好跟踪回访,实现矛盾纠纷闭环管理。秋收以来,该所共联调化解矛盾纠纷16起,化解率达100%。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