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给救助的2只保护动物黑脸琵鹭佩戴上卫星定位追踪器,进行野外放生。”3月18日,福建省晋江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林江涛向记者介绍近日的一次放生场景,“在野生动物救助中,救援力量能否迅速到位,动物能否及时得到救治,十分关键。”
2023年以来,晋江市公安局携手林业部门,全面推行“林长+警长”协作机制。林业部门工作人员担任林长,统筹生态保护工作。民警担任森林警长,提供坚实执法保障。林长、警长联合开展工作,实现对森林资源及野生动物保护的高效管理,通过快速响应、科学救助、合力守护,共同为野生动物织密“保护网”。
组建专业联合救援团队
近日,晋江市公安局接到群众报警,称在深沪镇科任村村道上,发现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普通鵟,疑似受伤。民警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联系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工作人员的电话指导下,民警将普通鵟转移至阴凉处喂水。随后,工作人员赶来,将普通鵟带回救护中心照料。经过精心调养,这只普通鵟恢复体力,重返蓝天。
为快速处置野生动物受伤或受困警情,晋江市公安局与林业部门联合构建了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由市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市林业部门、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等组成专业联合救援团队,接警即动,针对不同物种制定个性化救治方案,确保每一只受伤或受困的野生动物都能得到最有效的救治。
此外,晋江市公安局定期邀请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对保护救援方案进行评估改进,形成发现、救助、治疗、放归的全流程高效运转模式。2024年以来,专业联合救援团队共救助受伤、受困野生动物115只。
构筑立体科技巡护防线
3月16日,晋江市公安局内坑派出所通过视频监控,发现柑市村一电线上倒挂着一只被渔网缠住的大鸟。民警迅速联系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发现被困的鸟儿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夜鹭,顺利带回中心诊疗。
科技力量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插上翅膀。晋江市公安局立足科技赋能,在重点区域点位,增设生态视频监控卡口,并利用警用无人机、视频分析等技术,构筑立体科技巡护防线,实现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实时监测,提高了保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2024年以来,晋江市公安局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与林业部门共同开展野生动物基础要素采集,及时梳理研判野生动物领域风险隐患,并合力推动防控措施落地见效。不仅如此,晋江市公安局还根据候鸟迁徙季节,提前对候鸟迁徙通道圈定“静音区”,禁止200米以内鸣笛,禁止区域内施工、无人机飞行等,有效减少人为干扰对野生动物的影响。
强化宣传教育推动共治
3月1日,晋江市青阳街道某企业的仓库内闯入一只大鸟。企业安保人员在民警的日常培训下,掌握了不少野生动物相关知识,辨认出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短耳鸮,立即拨打了报警电话。
在晋江市,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保护野生动物工作中。晋江市公安局通过社交媒体互动、新闻报道、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厂讲座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了公众的参与热情。同时,晋江公安机关与爱鸟协会、摄影协会、志愿者团队等社会力量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动他们参与野生动物的救助与保护工作。2024年以来,社会力量协助晋江公安机关救助野生动物49只,提供线索12条,助力破获各类涉野生动物案件8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