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南安市公安局接报案中心,墙上有清晰的接报案工作流程图,案件受理量、立案监督率、协作响应速度等核心指标在电子大屏实时跳动。电子大屏上“涉企案件满意率100%”的字样格外醒目,无声彰显着南安市公安局接报案中心的扎实工作成效。
作为南安市公安局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该中心于今年1月10日正式运行,是泉州市首家接报案中心。南安市公安局同步在全市多个派出所设立接报案室,搭建起“市局中心+派出所+警种部门+警企联络站”多元架构,通过集中受理、精准分流、统一标准、规范流程及全程闭环监督,为企业提供了更便捷、高效、规范的报案立案通道。
审查端口前移 提升办案效率
“我们推行法制审查端口前移,依托接报案中心,可以第一时间过滤不适格请求,并精准分流至各专业警种,从而有效解决复杂警情的管辖争议,提升执法公信力。”南安市公安局法制大队副大队长赵恒裕介绍。
“中心建成后,接报案实现了一体化、透明化运作,办案效率显著提升。”接报案中心民警苏华东介绍。此前,一家本地企业报警称遭遇合同诈骗,南安市公安局立即启动响应机制,依托接报案中心高效转办,当即立案侦查,迅速开展工作,为企业挽回了损失。速度和效率,让企业切实感受到法治公安的温度与力度。
接报案中心大厅设置了咨询服务、上门报案、案件移交三个窗口,并配备标准询问室、咨询接待室、办公室、未成年人询问室、临时看押室等功能区域,整体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确保接报案工作流程高效顺畅。接报案中心运行以来,累计现场解答法律疑难问题152个,精准分流转办各类警情111起,其中涉及企业案件20起,分流处置率达100%。
紧盯核心要素 力求高效精细
6月25日,某地公安机关在侦办一起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时,请求南安市公安局协查南安某企业。南安市公安局接报案中心立即启动“线上核验、线下急办”响应机制,由法制民警和经侦民警组成联合工作组,迅速对该企业开展实地走访、现场检查等。经细致工作,民警确认该企业未涉案,并用三天完成证据固定和反馈工作,有效维护了该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
接报案中心严把涉企案件“源头、过程、审核、出口”四关,配强专职法制民警辅警与专业警种轮值力量,严格执行涉企报案重点监督、“一次性告知”、“首接责任制”及“三个当场”(当场进行网上接报案登记,当场接受证据材料,当场出具回执并告知查询案件进展情况、投诉举报监督的方式和途径)原则,紧盯核心执法要素,推动接报案工作更集约、更高效、更精细。
今年以来,接报案中心已高效办结异地涉企协作请求281件,异地协作办结周期缩短至平均五日以内,移送案件线索审查时间提速至24小时以内。
优化工作机制 打造联动格局
7月8日,针对一起企业股东利用“阴阳合同”侵占公司财产案件,接报案中心迅速启动多警种联动机制,指派法制民警牵头,协调刑侦、经侦等警种力量,精准研判法律关系、立案条件及取证难点,快速完成案件定性,引导侦查取证方向,确保办案质效。
在护企优商工作中,接报案中心主动深化服务“后半篇”文章。近日,某企业发现市场出现仿冒其原创设计的家具,侵害了知识产权。企业负责人前往接报案中心咨询维权事宜。民警了解情况后,精准指导其完善固定设计稿等证据链,并讲解线上专利申报流程,协助其完成专利申请。企业据此向侵权方索赔并成功获赔。此外,接报案中心更是主动送上一份“增值服务”——包含专利预审、风险预警和维权策略的“一站式”知识产权保护方案,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收到服务后,该企业特意致信南安市公安局,盛赞接报案中心的设立让其“发展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此外,为根治涉企“立案难”的问题,接报案中心持续优化工作机制:对内,构建接诉即办、限时反馈、协同攻坚的多警种联动作战格局;对外,拓展“警企联络站”“驻企警务专员”等警企沟通渠道。同时,接报案中心创新建立涉企受立案监督“双闭环”:对内,推行“三级监督”机制,实行“办案单位自查、中心法制复核、疑难案件多部门会商”递进审查程序;对外,实施“阳光复议”制度,企业复议可实时查询进度,重大案件引入社会监督力量,依法回应合理合法诉求,实现执法刚性与服务柔性相统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