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07-0803-2017-00100
- 备注/文号:泉公办〔2017〕19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公安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17-11-30
今年来,我局认真按照《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主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要求,结合《福建省公安厅2017年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安排,全力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切实提升公安机关政务公开水平,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加优质的政务公开服务。主要情况如下:
一、加强政策解读,回应社会关切。一是加强重要政策解读。进一步明确和规范重要政策解读范围、解读责任、解读程序、解读形式,对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专业性强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及时解读,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调整进行重点解读,确保新出台政策的顺利实施。今年来,我局发布政策解读稿件16篇。二是落实新闻发布制度。通过新闻发布会,及时、有序、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并积极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协调,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年内,全市公安机关共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吹风会19场。三是做好政务舆情监测。进一步健全完善涉警舆情收集、研判、会商及应急处置机制,做到“线上线下”、“舆情实情”同步处置。年内,各类涉警舆情总体平稳,未发生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安队伍形象的重大舆情事件。
二、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提升答复水平。一是主动沟通,准确了解群众的信息需求。针对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数量逐年上升的态势,我局进一步树牢“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理念,强化面对面主动沟通,及时了解群众获取信息的真实目的,并认真做好释疑解惑工作,从而引导群众更快、更全面获取所需信息。如今年8月,雷某向我局申请公开“参与赌博赌资较大的认定标准或相关规定”的信息。受理之后,我局多次与申请人进行沟通,了解其真实需求,在依法依规给予答复的同时,耐心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申请人严格遵规守法,得到申请人的充分理解。二是规范流程,严把依申请公开答复关。进一步严密、优化依申请公开办理流程,明确依申请公开每个环节的操作要求和办理时限,对具体公开事项实行三级审核制度,对拟公开的政府信息坚持“一事一审,每事必审”机制,并由法制、保密等主管部门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政府信息公开的严肃性、及时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在答复申请人的同时,对申请较为集中的政府信息主动予以公开,进一步减少对同一政府信息的重复申请。今年来,我局受理的17件依申请公开事项均按期答复,没有因政府信息公开而引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三是健全制度,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受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之后,信息公开办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力争使答复内容更准确、更有针对性,使答复件更加严谨规范,并按照“一申请件一档”的要求,将申请公开的原始材料、办理材料及答复材料进行整理立卷,存档备查。同时,严格落实考评通报制度,对因信息公开不及时、不规范引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确保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得到落实。
三、优化办事程序,服务增效提质。一是全面梳理办事服务指南。对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的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逐项梳理,制订规范、标准的服务指南,明确办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信息,并通过网上审批及便民服务平台等进行公开。二是创新便民利民举措。主动推出“节假日办证”、“预约服务”、“绿色通道”等便民利民新举措,全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出入境部门实行双休日上班常态化制度,实现365天皆可办理出入境业务;交警部门推行驾驶人自助预约考试,实现驾考100%自主预约,同时推动全市33家2条(含)以上汽车检测线的安检机构全部实现电话自助预约办理检验业务;户政部门全面放开落户限制,今年来已解决2993名无户口人员的落户问题。三是用好异地办理政策。在户籍、车驾管等方面推出一大批异地办理业务,推行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三项制度,实行驾驶证异地申领换领补领、跨省异地缴纳交通违法罚款、省内车辆异地检验等,方便群众就近办理业务,真正让“群众少跑腿”。四是大力推进网上审批服务。通过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网等平台,大力推进网上审批服务,构建“一个核心、多个端口”的网上审批体系,借助互联网实现“最多跑一趟”。目前,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已将52个项目进驻网上办事大厅,非涉密事项可在线办理率达100%。其中,5项为四星级项目,即最多需要到窗口一次,实现“最多跑一趟”;47项为三星级项目,即最多需要到窗口两次。
四、平台整合共享,拓展服务模式。一是完成平台整合。泉州公安公众服务网与省公安厅公众服务网主站完成互联互通并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全市公安机关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与福建公安网上服务中心微警务平台实现对接,建立起全市“两微”平台微矩阵;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与泉州公安公众服务网实现对接,群众通过微博、微信即可访问网上办事大厅,进行咨询、投诉、预约、办事。此外,交警、出入境、治安、户政等部门也依托省公安厅开发的微信办事平台,受理群众在线办理业务。二是拓展多样化的“微服务”。开通“指尖办事”,通过“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实现部分事项的网上预约、网上预审。搭建“微信咨询服务群”,为我市主要保安、爆破公司分类提供办事咨询,以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的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据统计,今年通过微信指尖办理户政业务29438件。
五、推进“放、管、服”,方便服务群众。一是及时公开权利清单。坚持“权力放彻底、放到位”的原则,先后分四个批次取消、下放和调整34项行政权力事项,全面清理前置审批和中介服务项目,共取消前置审批项目10项,保留前置审批项目3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13项,并通过公安公众服务网、政府信息平台等渠道,及时向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监督。同时,将所有公安行政审批时限全部压缩到法定时限的35%以内,除需要现场勘察的复杂审批事项外,所有审批环节一律压缩至3个以内,对9个简易审批服务事项实行即收即办。大力推进“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服务,目前已分两批公布相关服务事项23项。二是优化审查流程标准。对职责范围内的54个审批服务事项逐一进行梳理细化,制订事项细化表及授权情况表,对存在现场勘察和专家评审环节的审批服务事项,制订明确、具体、规范的评审、勘察标准,量化细化技术指标,形成“清单式”的核查标准和“打勾式”的现场踏勘审查标准。目前,已制订现场踏勘审查标准17份、专家评审标准1份。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制度,建立检查对象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列出随机抽查检查事项清单,规范“双随机”抽查工作细则,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取消、下放和调整的审批事项接得住、管得好。三是延伸办事服务窗口。在洛江、泉港和台商区3个分局增设出入境受理点,在全市新增11个派出所受理出入境业务,在全市车管所、机动车登记服务站和交通违法处理窗口设立6年免检车辆检验标志核发窗口,并及时通过“两微一端”平台向社会公布办理程序及咨询电话等,更好的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所需业务。
泉州市公安局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