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0107-0701-2025-00036
    • 备注/文号:泉公函〔2025〕140号
    • 发布机构:泉州市公安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21
    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254026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泉州市公安局 时间:2025-08-05 10:30

    许火龙委员:

      《关于加强古城交通疏导提升和完善停车接驳的建议》(2025402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泉州古城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旅游热度持续攀升,但在旅游旺季及节假日,激增的客流量也给老城区带来极大的交通压力。为进一步保障游客和居民出行体验,我局交警支队借鉴苏州、扬州、襄阳等古城的交通治理经验,逐步优化完善泉州古城的交通组织模式。

      一、完善循环体系。基于原有街巷布局,通过变更单向交通行驶模式以及拓宽部分狭窄车道,成功减少街巷内部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的汇合点,构建起局部交通微循环,有效消除交通堵点。同时,加强与卫健、消防、应急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构建高效统一的指挥调度体系,确保应急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对道路实施临时管制,保障特种救援车辆第一时间进入古城,为紧急救援工作争取宝贵时间。

      二、加强路面管控。一是每日出行高峰时段,出动铁骑对东街、南俊路、打锡街、庄府巷等重点路段开展高频次巡逻,及时疏导交通。二是依托南俊岗、打锡岗、涂山岗、壕沟岗等重要交通枢纽岗亭,快速处理堵情,并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劝导。三是在文化宫岗、南俊岗、东街警务室等设置交警铁骑和巡逻特警联合执勤点,在维护交通秩序的同时兼顾治安管理,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畅通的古城环境。

      三、注重智慧赋能。全量汇聚“人、车、路、企、网、环境”等互联网交通信息,与交通警情、交通违法、交通事故等数据资源进行比对碰撞、集成研判,为古城交通精准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同时,针对古城、古城外围和古城核心区交通管控的差异,综合运用信号灯控、人工管控、宣传导控等手段,科学调配区域进出交通流量,最终让古城交通更畅通、更安全。

      四、保障公交优先。在江滨南路与望江路、江滨北路与新华南路、北清东路与泉山路等旅游接驳公交必经的关键路口,专门设置左转(右转)公交待行区,允许公交车辆借道进入待行区,保障公交优先的同时又不影响社会车辆信号管控;在城北路与西贤路、田安路与湖心街等6个交叉路口的进口道设置公交优先通行车道(如右转道允许公交直行),通过减少公交车辆排队候灯时间,大幅提高公交接驳效率,进一步增强群众停车换乘意愿。

      五、优化换乘模式。牵头制定中心市区“P+R+R”(二次接驳)交通规划,协同构建古城及蟳埔区域“外部换乘+内部集散”体系,完善中心市区内外换乘和集散中心14处,激活周边停车位2.3万个,有力缓解了景区景点及周边道路交通压力。今年春节,6条定制接驳专线日均接送游客同比增长795.98%,笋江大桥、泉州大桥、田安大桥等进出城通道的拥堵次数,同比锐减70%。

      领导署名:陈建新

      联 系 人:陈良军

      联系电话:22180324

      泉州市公安局

      2025年7月21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